天天刷牙的人,对自己的牙齿总有点迷之自信,认为自己的牙齿健康得很。直到有一天,牙疼了,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龋齿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。
突如其来的打脸疼不疼?为什么蛀牙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呢?
那是因为蛀牙也分浅龋、中龋、深龋三个阶段,不同程度的蛀牙表现和人的感知都是不同的。
浅龋就是蛀牙的起步阶段,这时候牙釉质表面可能会出现褐色、黑色的斑点或斑块,表面粗糙。邻面龋一般出现在接触面下方,窝沟龋大部分出现在沟内,早期被人发现的几率比较小。因为这些都还发生在牙釉质层,一般不会有类似于疼痛的不适感。
中龋就是浅龋的进一步深入,这时候龋坏已经抵达牙本质,可以看到浅层龋洞。此时牙齿对冷热食物的刺激很敏感,会出现酸痛感,意味着在这阶段会出现牙齿敏感的症状。
深龋意味着龋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,接近或者已经影响到牙髓,可能引发牙髓炎。此时牙齿比中龋阶段更为敏感,龋洞也更为明显。
这样看来,龋坏就是随时间推移从牙齿表面层层深入到牙髓的,如果能在最初的关卡挡住它,后面的一系列“惨剧”就有可能避免了。
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,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,所以这几个蛀牙自查法,是该好好记住了!
牙齿颜色:可以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牙齿的颜色有没有异常的改变,尤其是后牙咬合面、唇舌面的窝沟处以及牙缝,对比牙齿看是否有显褐色或是黑色。
牙齿形态:被龋坏的牙齿表面一般会变得粗糙,不平滑,有的还会形成洞,有的呈小碎片脱落。
牙齿质地:被龋坏的牙齿硬组织会缺钙变软,在咀嚼硬物时可能发生断裂,形成龋洞。
牙齿清洁度:被龋坏的牙齿由于表面粗糙或是有龋洞,容易沾有食物和软垢,还会发生刷牙无法去除的色素沉着。
牙齿敏感:龋坏部位如果已经抵达牙本质,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食物就会比较敏感,出现酸痛感。
掌握以上自查法,可以让我们在蛀牙面前不至于后知后觉,一旦发现牙齿有不对劲的地方,就应该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。就蛀牙而言,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,把它及时扼杀在摇篮里是最好的。